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我校化工与化学学院于永生教授课题组在硬磁fept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和磁性能调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卤素辅助硬磁l10-fept纳米颗粒的合成和磁性能调控”( halide ion-mediated synthesis of l10-fept nanoparticles with tunable magnetic properties)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08)上。文章第一作者为我校2015级博士生雷文娟,于永生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化工与化学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硬磁l10-fept纳米颗粒是重要的超高密度磁记录介质并在燃料电池催化剂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液相合成方法制备的fept纳米颗粒室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从而限制了其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如何通过液相合成方法一步制备磁性能可控的硬磁fept纳米颗粒是该领域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该课题组在合成中引入卤素离子,利用卤素与fe和pt离子具有较强结合能的特点降低fept形核率,升高fept形核温度,降低纳米颗粒生长速率使其晶体结构更趋向于热力学平衡态,从而一步制备了有序的硬磁fept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室温矫顽力最高可达8.64 koe,饱和磁化强度可达64.21 emu/g。本研究成果对有序pt基合金颗粒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磁性和催化领域的应用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论文链接:
此外,该组与美国布朗大学孙守衡教授合作在有机化学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铜纳米催化剂室温催化氨硼烷产氢串联选择性还原催化3-硝基苯乙烯到3-氨基苯乙烯”(room-temperature chemoselective reduction of 3-nitrostyrene to 3-vinylaniline by ammonia borane over cu nanoparticles)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14.357)上。该论文首次报道了铜纳米催化剂室温催化氨硼烷产氢串联选择性还原催化3-硝基苯乙烯到3-氨基苯乙烯,为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该方向开辟了新的思路。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2016级博士生刘虎,于永生教授和孙守恒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于永生教授自2014年进入我校工作后,一直从事磁性纳米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no letter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在磁性纳米材料领域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